中美貿易戰持續緊張,全球市場高度警惕

隨著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即將發表重要講話、歐洲央行準備實施降息措施,以及美國就業數據表現疲軟,全球市場正處於高度緊張的觀望狀態,等待政策調整帶來的信號。

雖然沒有實質性的“開戰”,但中美貿易爭端的激烈程度持續升級。圍繞毛衣制裁、技術出口管控等問題的緊張態勢,令市場如履薄冰,擔憂貿易戰陰雲再度籠罩全球經濟。

在新一輪經濟博弈中,中美雙方緊盯半導體、鋼鐵、鋁業以及稀土資源等關鍵戰略領域,摩擦不斷加劇。相比以往,此次貿易摩擦具備三大顯著特點:一是美國大選的政治影響依舊深遠,二是中國態度愈發強硬堅定,三是全球通脹壓力不斷攀升,使得局勢更加複雜和嚴峻。

近期,美國政府加大對先進人工智慧晶片出口的限制,直接切斷中國獲取尖端技術的管道。中國則迅速反擊,指責美國採取歧視性政策,並利用世貿組織(WTO)規則尋求國際支援。特別是在特朗普總統宣佈將全球鋼鐵和鋁材關稅翻倍至50%後,中美關係驟然緊繃,貿易衝突風險進一步提升。美國方面稱此舉是對中國違反日內瓦貿易協定的懲罰,而中國則堅決否認,且雙方尚未通過外交管道化解矛盾。

市場不確定性加劇,交易者密切關注動向

市場最忌憚的不確定性本周尤為突出,交易者紛紛關注是否會重演2019年的貿易戰情景。儘管存在相似的緊張氣氛,但當前形勢也有所不同。2019年在市場恐慌後,隨著緩和傳聞出現,推動了“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實現短暫休戰,為市場帶來喘息機會。如今,特朗普的強硬表態背後仍有明顯的政治驅動因素,而中國則大力推進半導體和能源領域的自給自足戰略,展現更為堅定的姿態。

雖然雙方言辭激烈,但都清醒認識到全面經濟脫鉤的巨大代價。稀土資源關稅可能導致美國汽車製造業生產線受阻;限制人工智慧晶片出口意味著英偉達可能在中國市場損失數十億美元收入。中國雖取得技術進展,但在高性能人工智慧晶片上仍依賴進口。可見,雖然貿易摩擦加劇,雙方仍在避免兩敗俱傷的極端局面。

本周重點經濟事件

62日(週一):
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公佈49.3,略高於前值48.7,但依然低於50的擴張分界線,顯示製造業仍處於收縮狀態,市場情緒未獲明顯提振。

63日(週二):
市場焦點轉向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講話。儘管預計不會有重大政策變動,交易者仍密切關注言辭細節。若鮑威爾暗示降息提前,美元可能突破盤整區間。同時,日本央行行長上田也將發表講話。美國JOLTS職位空缺報告將於當天公佈,若職位空缺大幅下降,將刺激市場對勞動力市場放緩的擔憂,增加降息預期。

64日(週三):
澳大利亞季度GDP預計從0.60%降至0.40%,顯示經濟增長放緩。加拿大利率決議預計降息至2.50%。如果加拿大央行釋放寬鬆信號,美元兌加元可能震盪反彈後延續下行趨勢。油價走勢亦將影響加元表現,原油價格堅挺有助加元企穩。

65日(週四):
歐洲央行預期將降息至2.15%,降息行動已持續多周。市場關注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的講話基調,若表明降息為一次性舉措,歐元或將保持堅挺,尤其是EUR/USD守穩1.1360以上。若政策傾向進一步寬鬆,市場結構可能面臨快速調整。

6月6日(週五):
美國非農就業報告發佈,預計新增崗位13萬,較前值大幅下滑,失業率預計維持4.2%。就業數據疲軟可能壓制美元,提振黃金與股市;反之,強勁就業數據則增強美聯儲維持政策耐心的預期,推動債券收益率與美元上行。